茶学名师拾遗, 茗牵先贤一生

茶学名师拾遗, 茗牵先贤一生

14阅读 2021-07-05 01:50 人物

《茶学名师拾遗》作者王镇恒先生

王镇恒,1930年9月30日出生于浙江温州市永昌镇新城村的一个医生家庭。青少年时代,他便立志献身科学事业。2020年10月19日,王镇恒先生被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共同评为“杰出中华茶人(终身成就)”奖。2021年6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1岁。

1950年,王镇恒同时报考清华、南京、齐鲁、复旦大学,但由于生长在茶乡,耳濡目染,对茶叶发生兴趣,遂进入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学习。1952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安徽省农业厅工作。适逢六安实验茶场筹建,王镇恒遂被派去茶场担任技术员。凭着对茶叶事业的执著追求,他不畏艰苦,跋山涉水,对六安地区的茶业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在参加茶园管理和茶叶生产实践的同时,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总结群众经验,撰写了《六安地区茶树栽培技术经验》。

1956年,安徽农业院茶叶专业修科改制为本科,王镇恒调入安徽农学院茶叶系从事茶树栽培学的教学工作。在执教的同时,他积极开展茶树栽培、解剖、生态、生理的研究。他崇尚科学精神,不顾条件艰苦和酷暑严寒,常常是晚上干、假日干,夜以继日、不知疲倦,不仅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成果,还以身作则,以对待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影响和教育青年学生。1976年4月,应摩洛哥王国邀请,王镇恒赴摩洛哥王国实地考察,对种茶可能性进行论证。经考察、论证,认为摩洛哥王国某些地区可以种茶。后来果然种茶成功,从而纠正了一些西方国家的专家关于摩洛哥不能种茶的错误结论,于1984年被英国科技中心授予“世界农业科技名人”称号。他先后赴日本、韩国、英国及我国台湾地区讲学、访问,进行学术交流,也曾接待过法国、日本、英国、德国、摩洛哥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茶叶界同行,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2019年是中国现代高等茶业教育创办80年,作为我国茶学教育的嫡传者,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将举办以“薪火相传八十载,生生不息兴华茶”为主题的系列纪念活动。90高龄的王镇恒先生得悉消息后,欣然题写了“发扬优良学风,培养茶业人才”贺词,并将我国茶学教育五位主要创办者的奋斗史编集成《茶学名师拾遗》。

20世纪,中国建立了完整的茶学教育体系,涌现出了一大批献身茶学教育的名师和教育家,吴觉农、王泽农、 陈椽、庄晚芳、张天福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茶学教育的讲坛上,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为茶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做出巨大贡献。《茶学名师拾遗》 通过对五位名师的深情回忆,勾勒出他们献身茶学科教事业、践行茶人精神的高尚情怀。他们是全体茶人学习的楷模,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中国茶业事业不懈奋斗!相信读完此书,读者会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复旦大学部分师生在吴南轩代校长带领下,辗转西迁到重庆北碚继续办学。1939年底 ,时任中国茶叶公司协理吴觉农向复旦大学教务长孙寒冰建议创办茶叶专业。次年,由中国茶叶公司资助经费在复旦大学创办茶叶组和茶叶研究室,设四年制茶叶本科和两年制茶叶专修科,吴觉农先生担任首任茶叶组和研究室负责人,这是中国高等茶学教育的肇始。

吴觉农先生

1938年,王泽农先生协助李亮恭筹建复旦大学农学院,后来又参与茶叶组创建工作。1946年, 复旦大学回迁上海,王泽农先生出任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主任。历任复旦大学农学院、安徽大学农学院、安徽农学院教授,创立茶叶生物化学学科课程体系。

王泽农先生

1940年,陈椽先生赴浙江英士大学农学院任教,讲授茶叶课程。抗日战争胜利后,受聘到复旦大学农学院任教。1949年后, 先后担任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主任、安徽大学和安徽农学院茶叶专修科主任、安徽农学院茶业系主任。在制茶学、茶叶经济学、茶史学等多学科有开拓性贡献。

陈椽先生

1938年,庄晚芳先生在福建省福安农校讲授茶叶课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复旦大学农学院,安徽大学农学院,华中农学院和浙江农业大学从事茶学教育,是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庄晚芳先生

1935年8月,张天福先生创办福建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和福安茶叶改良场,任校长兼场长,延聘李联标、庄晚芳等执教,培养出吴振铎等优秀茶叶人才。

张天福先生

著名的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茶界泰斗”,“世界杰出茶人贡献”奖,享年108岁。1942—1946年,张天福应聘到福建协和大学任教,他仍利用教学机会,积极收集茶叶资料,编写教材,搞好茶业教学工作。1946年后,他又回到崇安接收全国茶叶研究所,成立农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崇安茶叶试验场,继续从事茶业科研,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王镇恒先生不仅热情倡导“爱国、奉献、团结、创新”的茶人精神,而且努力实践茶人精神,他不愧为茶人精神的学习典范,不愧为“服务三农”的光辉榜样。我们要学习王老爱国奉献、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学习王老的为振兴中华茶业、献身茶学教育事业、艰苦探索精神;学习王老的认真做事、低调做人的敬业精神;学习王老对工作热情负责、对业务精益求精、对茶叶事业无私奉献的茶人精神。我们茶界为有王镇恒先生这样的茶人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为失去王镇恒先生这样的茶人而感到万分伤心和悲痛。

来源:茶贵人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茶器具古今文献及论著,这部书终于收齐了!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